国际旅行卫生健康咨询网

江阴检验检疫局检疫实验室发展纪实

2015-12-07 10:40  作者:中国国门时报   

在创新中“蝶变”

——江苏江阴检验检疫局检疫实验室发展纪实

    长江,蜿蜒曲折,浩浩荡荡,是江阴的母亲河。伴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江阴39公里岸线由空寂冷清的江岸荒滩,到热火朝天的沿江开发。踏着时代发展的节点,抓住每一个创新发展的机遇,江苏江阴检验检疫局以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为抓手,过去的实验室已成功“蝶变”成江阴检验检疫事业长远发展的“新蓝海”。

    新老故事

    “1999年‘三检’合一时,实验室建设基础薄弱,真正可以算作实验室的,只有传染病检测实验室和化工品检测实验室两个。”江阴港办事处检疫科科长徐金祥回忆。

    而检疫类实验室更是“剪不断、理还乱”。“简单说,就是多头管理,拳头是张开的。”比如,江阴动植物检疫检测点、医学媒介监测点、艾滋病初筛和传染病检测实验室就由3个部门采用以科带室的方式进行分散管理,所有人员均为科室人员兼职,仪器设备也分属各自部门。徐金祥掰起了手指:分子检测等先进设备投入不足,检测项目以常规形态学检测为主,需培养及利用分子手段检测的项目无法开展;显微镜等常规设备重复购置;实验室多点分布,存在生物安全隐患等。

    后来,借着江阴港办事处成立的东风,相关口岸检疫检测设备也转移到口岸一线,有了宽敞明亮的独立房间,引进了先进设备。可是由于受办公场地制约,各类别的检测仪器设备全都挤在一起,实验人员走路都得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就磕碰到昂贵的设备。特别让大家揪心的是“人”的问题。多点分散的以科带室模式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兼职实验室工作人员用于实验室的时间和精力,而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也不利于业务发展。

    华丽转身

    江阴的优势在沿江,沿江的优势在港口,江阴检验检疫发展的重点也在口岸。江阴港每年进出国际航行船舶3000多艘次,有全国领先的从事造船及拆船业务的特色码头,有品种齐全的进境粮食指定口岸。江阴局的决策者们早就意识到,要实现检验检疫与地方发展同频共振,就必须把检验检疫的重点放在口岸。

    2013年以来,日趋严峻的防控形势比之实验室检测能力着实令人尴尬。虽然“三检”合一以及港办成立后,实验室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技术实力薄弱、管理模式滞后、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愈发突出。

    由于起步较晚,实验室软硬件基础一直是发展的瓶颈,江阴局通过加大投入、开展合作等途径,加快实验室建设步伐。2014年,该局专门辟出1200多平方米建设检疫实验室,先后购置倒置蔡司显微镜、色质联用仪、色谱分析仪等仪器150余台/套,建成医学媒介鉴定、杂草鉴定、PCR、生化、医学免疫等13个专用实验区。

    提升实验室发展内生力,人才是关键。在硬件不断完善的同时,江阴局把“人才兴检”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制定人才战略规划和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目前,实验室有外聘专家4名,专兼职人员20名,其中,中级职称及以上15名,硕研及以上13名,平均年龄约36周岁,初步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多学科相交融、可持续发展的学术梯队。

    梦想起航

    2015年4月,质检总局副局长梅克保来到江阴局检疫实验室。他在一台设备前驻足良久,详细听取了设备利用情况的介绍,不住地点头。

    在梅克保面前展示的是江阴局船舶压载水研究团队最新研制的取制样设备。这台设备在用水泵自动定量抽取压载水后,通过采集分析滤芯上的残留物,判断样品的“健康程度”,能够截获直径更小、更微观的有害生物。如何立足江阴地方产业优势,适应检验检疫职能转变要求,江阴局党组一班人决定从压载水研究入手,建设运输工具检疫实验室,力争早日实现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的梦想。

    在上海海事大学的大力支持下,2015年2月,江阴局压载水研究中心正式成立,这是全国口岸首家压载水专业研究中心。研究中心以生物类样品的综合型检测为特点,汇集动检、植检、传染病监测、医学媒介监测等多个专业的检测人员对样品进行综合评判,并平行对样品进行不同门类的检验,实现对压载水的全项目检测,为我国出台交通工具检疫管理政策提供技术支撑。目前,已经完成压载水取制样设备的样机测试,设备的过滤、收集效果达到目前国内的最高精度,正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在检验检疫改革创新的大潮中,检疫实验室将为江阴检验检疫事业永续增长开辟“新蓝海”,犹如大海,不淤、不冻、不竭。《中国国门时报》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