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行卫生健康咨询网

安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口岸卫生检疫工作综述

2018-06-06 09:08  作者:中国质量新闻网-中国国门时报   

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关乎人民根本利益,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经贸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始终肩负着“防疫为民”历史使命的中国卫生检疫,历经了145年的风雨兼程,随着机构改革的深入推进,于2018年迎来了全面发展的春天。

安徽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以下简称“安徽保健中心”)沐浴着新时代改革的春风,坚守在口岸卫生检疫防线上,任重道远,勇挑担,撸起袖子,加油干!

新时代 坚定新目标

新目标激励人心。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出入境旅游和劳务的人员也急剧增多,由此带来传染病跨境传播的风险日益增加。早在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筑牢口岸检疫防线,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努力减少公共安全事件对人民生命健康的威胁。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长远发展和时代前沿出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的坚实健康根基。

安徽保健中心作为卫生检疫职能部门,深刻领会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牢记使命,充分认识口岸公共卫生安全在国家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贯彻落实“筑牢口岸检疫防线”重要指示精神,扎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切实把维护口岸公共卫生安全作为健康中国建设的一件极为重要、紧迫的大事,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作。

新气象 展现新作为

新作为鼓舞士气。2018年,安徽保健中心履职尽责、严格把关,在口岸重大事件应急处置、重大传染病疫情防控、核心能力建设等重大任务推进中亮点纷呈。

3月28日,泰国入境航班乘客因诺如病毒感染而引起的群体腹泻事件中,安徽保健中心在口岸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下,派出工作人员参与应急处置,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连夜开展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以及配合开展后续处置等工作,使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该事件的成功处置,有效提升了卫生检疫队伍处置突发卫生事件的能力。

4月17日,安徽保健中心在对一名来自坦桑尼亚的归国人员开展医学检查、流行病学调查并进行血样检测中发现,该名人员登革病毒Ⅲ型核酸阳性,最终确诊为安徽首例境外输入性登革热Ⅲ型病例。此次检出,得益于安徽保健中心8年坚持开展归国人员卫生检疫后续监管。

5月2日,对某高校23名柬埔寨籍学员入境体检,安徽保健中心考虑到柬埔寨居民有食炸昆虫、食生或半生鱼虾类、食腌制海鲜等饮食习惯,这些习惯会引起消化道寄生虫感染,保健中心着重对留学生进行了相关检查,最终检出1例溶组织阿米巴包囊。多年来,安徽保健中心对非洲、东南亚重点地区入境人员,分析疫情和风险防控,有针对性地进行病原体检查。

5月2日,由泰国曼谷飞往合肥的某航班上有旅客出现呕吐、腹泻症状,口岸卫生检疫人员留取旅客粪便样本送保健中心检测。5月3日,保健中心通过细菌培养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份样品中检出副溶血弧菌核酸阳性,轮状病毒、诺如病毒、肠道腺病毒、星状病毒和札如病毒等为阴性,结合临床症状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诊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性腹泻。这是安徽口岸首次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病例。

新海关 踏上新征程

新征程呼唤奋进。随着一项项改革方案的落地,出入境检验检疫管理职责和队伍划入海关总署。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海关的愿景美好,前景光明。

4月24日,海关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倪岳峰专门听取卫生检疫工作汇报,指出“卫生检疫工作极端重要”,很赞成2018年卫生检疫各项重点工作,并作出指示。安徽保健中心随后及时召开全体职工大会,传达学习、贯彻落实指示精神,要求全体职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职能作用,高标准、严要求,切实做好口岸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不断提升把关能力,保障出入境人员生命健康安全;努力发挥技术优势,积极融入大卫生体系建设。

安徽保健中心持续推进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加大科研力度。中心实验室在常规细菌培养的方法上,增加了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病毒感染性腹泻病原体达到8项;蚊媒病毒病原体检测达15项,呼吸道病病原体检测达15项,并储备其他病原体检测试剂等。启动“安徽7个出入境口岸蜱类及其携带病原体的监测”科技计划项目。启动《常见医学蜱螨图谱》编写工作,对主编的专著《医学节肢动物标本制作》进行统稿。安排人员赴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学习,提升了寄生虫检测能力。为口岸卫生检疫执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筑牢口岸公共卫生安全“防护网”。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