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旅行卫生健康咨询网

河口检验检疫局:为监测疫情主动“喂蚊子”的国门卫士

2016-07-01 08:40  作者:新华网   

    新华网昆明6月30日电(念新洪)蚊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但在滇南炎热的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北山办事处旅检科科长陈欣,却经常和同事们主动“喂蚊子”,为的是捕捉大量蚊子来开展媒介监测,从而预测口岸疫情趋势,为守好滇南国门提供保障。

    近日,“寻找‘国门之星’全媒体采访团”走进河口,采访了这位不平凡的基层检验检疫工作者陈欣。

    2004年从大学毕业后,陈欣响应“到西部去,到基层去”的号召,从江西老家来到了云南河口,成了河口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第一名外省籍干部,在这个常年湿热,平均气温在39℃以上的边陲小城,陈欣一待就是12年。

    这12年中,每个月都要开展媒介监测,就是通过捕捉口岸周边的鼠蚊,依据计算的密度情况,来预测河口口岸疫情趋势,“反正就是哪里脏人就往哪里钻,猪圈、臭水沟、草丛,都是‘理想’的地方!”

    为什么不用网兜一类的工具来辅助捕蚊,而一定要亲自当“诱饵”呢?陈欣解释,一些品种的蚊子就只对人血感兴趣,且做媒介监测一定要是活的蚊子。那么怎么捕捉呢?陈欣告诉记者,一般就是找一个蚊子密集的草丛,把腿、手臂全部露出来,等蚊子叮咬后,再慢慢地用嘴巴含起吸蚊管,轻轻地将蚊子吸起来,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瓶子里。

    因为做媒介监测需要的数量很大,一般都得几百只,算下来每人每次得捕捉50到100只蚊子,一个晚上下来,手上、脚上、脸上全是被叮咬的痕迹,不光被叮咬的滋味不好受,在这项工作中,陈欣和同事们还面临着感染疫病的危险,“挺矛盾的,既怕被携带病原体的蚊子叮到,但又希望它来叮自己,因为只有捕捉到它,才能进行有效的媒介监测!”

    不仅是捉蚊子,捕老鼠在常人看来同样是个不一般的活儿。而捕捉回来进行麻醉后,陈欣和同事还要用小梳子一点一点地梳老鼠的毛,再取下梳子上的跳蚤做媒介监测……“说句实话,捉蚊子、逮老鼠,说起来滋味确实不好受,但作为检验检疫人,岗位职责所在,自己不上谁上?作为科室负责人,我不带头谁带头?”

    “平时工作能看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出来,危急关头能豁出去!”在多年的工作中,陈欣和旅检科的同事一起,站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在滇南国门筑起了一道牢不可破的疫情防线。

责编: